Tracks of 2024,又《红与黑》读后感(

1406

  抠门网易把 UWP 客户端下架之后,我用过 LyricEase 作为替代。后来查了下作者 Brandon Wong 的信息,翻到了他的网易云主页和他创建的年度歌单。于是我也搞一个,看看能搞几年。去年我已经干了一票,今年发个部落格,权作记录。如今 LE 作者删库跑路了,只留下一句江湖再见以及空白的软件主页,曾经的网易云主页也不见踪影。曲终人散,互联网江湖的浪客们终究逐渐变成仅供留念的影子。

☆ 1. Live Forever - Oasis

  摇滚乐中罕见的宣扬正面价值观的作品,据说最初是诺尔·加拉格为了呛科特·柯本写的,紧接在涅槃 I Hate Myself and Want to Die 后写出来。流言不知真假几分,权当笑话看待。

  绿洲的旋律一贯简单而出色,我想说的却是这首歌的歌词。一个满怀抱负的青年,不愿自己的人生从此埋葬在母亲的果园里。他欲远走他乡,欲追梦逐蝶,欲挣脱身上的枷锁。心里是超脱世俗的理想,现实给他的却只有平凡的束缚。他要反问世界,反问对他施加障碍的人和事,「冰寒刺骨的晨雨难道不足让你醒悟你的苦痛吗?」面对挫折,也从不抱怨,而是积极归因。同样是现实的阻力,比起消极、厌世甚至暴躁,他以昂扬的姿态告诉听众:「No, we are going to live forever.」

  我也想挣脱重力。

☆ 2. 《我多想说再见啊》 - 柯立可

  没啥说的,曾经的年度最佳中文v曲,迟到两年才让我听到。作词编曲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,常人也许很难挑出什么毛病。作者和钟兴民貌似关系匪浅,只能说大师就是大师,其圈子里的人也个个能力不俗。

  不过我对这歌词做半天阅读理解貌似没看出具体想特么表达什么。结合封面,貌似是在写懵懂青春的那点算不得啥的悸动,好像一个县城的高中,一对不经意给对方的三年留下了特别记忆的男女,一场兵荒马乱仿佛幻梦的青春。对,就是我妹会看的那种小说。一句一句掰开来倒是很有味道,可意象太多,综合在一起反而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,像一些写得巨BT的诗。我不会说这是这首歌成功的地方,但个人而言,不纠结具体的表意,仅仅闭上眼然后感受这巧妙编织在一起的音乐,就能带给我足够的感动了。

  不禁让我想到了我小于等于十八岁的岁月……算了,引用王朔的话,「我不想谈过去,穷途末路的人才对过去眷恋不已,可不谈过去,又没的说。」何况过去也一无可言的情况呢。

  看到有人说,「虚拟歌姬和P主们不止一次让我觉得,中国音乐并非衰败,而是从一朵繁花散成了漫天繁星,只是无奈有的人低头看着花梗叹息,有的人面对夜空把嘴角勾起。」想了想挺有道理的,技术发达,成本变低,于是更多潜在的才华释放,不必再围绕着乐坛这一个中心。这也是去中心化的伟大之处吧。

☆ 3. La gloire à mes genoux - Côme

  《红与黑》我小学就买了,当时因为内容坚涩难懂放弃读下去了。前几个月偶然翻出来,几口气读完,荡气回肠。郭宏安在《谁是“幸福的少数人”》里面说,很多人读这本书,都怀着激烈昂奋甚至矛盾的情绪对待书中的主人公,无论他们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。我深表赞同,于连本身的矛盾,野心与卑微,脱俗与落俗,柔情与那背后的虚伪,都激起人的情绪,无论是意欲口诛笔伐或是为其辩经,抑或兼而有之,都是他魅力的体现,亦是斯丹达尔刻画的成功之处。就如鲁迅说的,经学家看见《易》,道学家看见淫,才子看见缠绵,革命家看见排满,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……

  从历史地位来看《红与黑》是“意识流小说”“心理小说”的开山作,这种“司汤达文体”,使小说创作“向内转”,发展到重心理刻画、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。1 而斯丹达尔本人则被称为“现代小说之父”。开创者往往具有超前的眼光,斯丹达尔坚信《红与黑》五十年后才会有读者,他说:“我将在一八八〇年为人理解”“我看重的仅仅是在一九〇〇年被重新印刷”或者做一个“在一九三五年为人阅读的作家”,就像他的中国同行曹雪芹说: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?”

  回到歌曲本身,我最喜欢歌词对于连矛盾性格导出的极端观念的放大,这种放大恰到好处,如同小说本身一样让人热血沸腾。要不要工作学习的时候也低声发誓“征服世界或一无所有”“荣耀向我俯首”“要意乱情迷的伤口 / 掌控你们脖颈上的绳”呢w 感觉有点神经质还是算啦~

§ Footnotes

  1. 红与黑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